我认为,安全第一,可复制第二,单产第三
安全第一 精细化时间成本不高,死店成本才最高
我认为做店群,安全是第一位的,首先要做到不违规,不死店。这是第一位的,因为淘宝是个长期项目,我们是本着,三年 五年,甚至更久,一直玩下的项目,不是干一票就走人。所以首先不能死店,而且只要店铺不死,早晚能够起来。现在很多人都是自杀式的玩法,尤其是软件采集,采集依赖于数据库过滤,数据库越大,违规概率越小,小不代表没有,有就肯定会违规。所以说,死店只是,早晚的事情,因为软件毕竟是软件,没有思维,数据库再大也会有遗漏,没有意外。
我自己小工作室实操二十個店铺,有采集,采集的高峰上过两千多单,偶尔出现售假都是自己处理了,有三个裂变精细化,一个都没死过,而从年后开始,每个月还稳定8-10W万以上利润。我是如何操作呢,人工选品。很多人说,人工选太慢了,时间成本太高了,我觉得,人工选成本不高,死店成本才高。一个月起来,第二个月,或者第三个月挂了,再搞新店,再起来,再死掉,一年12个月,4个月死店,4个月做新店,真正盈利的6个月不到,还要抛去,人工工资,水电房租,死店成本,利润还有多少?我宁愿2个月,甚至三个月做起来一批店,剩下九个月,甚至第二年都在盈利。存在死店,就没有数据 店铺的积累和沉淀,不具备长期发展战略。
可复制第二 每个店都有好数据。
店群的数据,一定要看两个层面,第一是是不是每天都这样,第二是是不是每个店都这样。
每个店都这样,很重要。大家随处可见到,一天一百单,两百单。甚至三五百单,千单的,单店。可是,真正每天稳定一千单以上的团队,(每天一千单,一单利润10元,就是月利润三十万),可以说,屈指可数。为什么呢?
原因有两个:第一 不可复制,做起来了一个,确实一两百单,但是第二个三个坐不起来了。这是不可复制,第二是,你能,你团队不能。也就是你做一个店单产两三万很容易,但是你员工做不到。为什么,因为个人单产看技术和执行力,团队单产看管理和工作流程。
所以说,我们操作的时候,遇到那种单产五万的技术和玩法,首先去判断是否可复制,比如特殊类目,特殊产品,或者操作特别复杂,不可复制的,都不考虑。因为单产再高,不可复制,就不具备以后批量化操作和扩大。哪怕一个店铺每天稳定30单,操作30个店铺,每天也能过千单。可复制的30单绝对低过单店的300单,可复制这一项,就等于是单店产出的N次方。
单产第三:稳定的单产才是真正的单产。
很多时候,我们常见的营业额都是,暴力上下架,攒一两万数据,一次干上去,拿到大量流量扶持,一下子起飞,两三百单(赶紧截图),过三两天,又掉回去了,然后再来。平均一个月看,也没多少单,还不如,每天几十单,每个月几百单,持续一年。
为了做数据而做数据,还是为了利润做数据。这个问题要想明白。我们的店铺数据都是很保守的,因为最终只留了三四千宝贝,单产可能是一万,两万。如果我传到2万宝贝呢?更高。为什么不传这么多,第一,还有很多新店空着,肯定去优先传新店。第二,不要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,技术层面完全可以把一个店做到单产五万甚至更高,但是宁愿花时间做6个单产8000的出来,均衡风险,整体上调。因为我们是直营的团队,为了利润而做店铺而不是为了,数据而做店铺。
大道至简,大巧若拙。很多人追求 速度快 单产高,却忽略了安全第一,店铺是快速起来了,但是很快违规死掉,反复死店新店的动作。很多人,追求极致的单产,做到了单产几万,却没有可复制的思路,起了一店,其余的起不来,或者自己做的很牛逼,员工的起不来,导致最终订单基数仍然不大,没有实现店群的群。
而在安全范围内,可复制的操作,只需要每个店铺三四十单,操作三十个店铺,就可以做到每天稳定千单水平,月流水百万级别。
2017年,是店群技术分水岭,因为规则严格,宝贝数由一万一天变成五百一天,出单概率从万分之几,降到百分之几,刷掉了一部分人。逼着大家精细化,2018年是店群团队的分水岭,在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,已经不是考虑我的店铺能出多少单,而是我的团队现在能承载多少单。
有人动不动就,我跟你学店群,能不能单店日发千单,可曾想过一千单需要怎样的人员配比?一千单为例,裂变的采购需要3-4个,采集的采购8-10个左右,客服5个,售前售后,运营3-5个,至少是十人左右的团队,不然无论是采购客服还是售后,单一两个人死都处理不完的。有个朋友做采集的,单店一天爆单3700单,吓得第二天立马下架,处理了一个月的售后。为什么?发不完,大概单采购就需要二三十个才能当天发完,才能买的完,由于是突然爆单,没有这么多人,只能慢慢发。客服也回不完,发货延迟,催发货,退货,投诉。。各种。有人说了,招二十个采购,过段时间单子没这么多了,几十个人如何安排? 年后三月份,整个行业都是突如其来的爆单,我公司订单反了一倍。整个团队手机脚乱,客服每个店上千条未回复,群发都来不及,采购十天发不出去货,售后 投诉 接踵而来,算了下,虽然三月份的营业额是四月份的一倍,但是利润却不如四月份多,就是因为团队的承载能力不够,所以说,店群的真正核心,不在于你能做多少单,而是你团队能承载多少单。
给你一张图你慢慢体会:今年几个朋友都在换办公室,招兵买马,设计人员架构,考核绩效等。技术的门槛,一层窗户纸,花点钱或者学习研究下,也就很快跟上了,一个信息差而已。
而团队的门槛是,经历了店铺数据,企业文化,团队协作,组织架构,的多层面的长时间沉淀,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学的会跟得上的,你一天五单,别人五十单,一百单,有小技巧或者系统流程,花钱花时间学,你只要是执行力没问题,很快也能做到。这是技术门槛,你公司五百单,人家公司五千单,七八十人的团队,试问,团队的差距多久可以做到?而到现在采集暴力上下架的日子已经逝去单店日入3-5W的日子已经逝去,有的从千单掉下来百单的 有的从百单掉下来几十单甚至几单的,而做的裂变精细化到现在还是直线飙升!

最终店群真正的差距,是团队的差距,而不是技术和订单的差距。 最后总结一句话有道无术尚可学;有术无道止于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