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直播的时候,深度还原了一下21年我对店群的理解。
主要有三个方面,但是我只讲了两个方面。
店群的做法有三种底层逻辑。
、产品运营。
、店铺运营。
、客户运营。
如何理解这三种底层逻辑?
先讲产品运营,为何做传统电商的人很多转型做店群,是没赚到钱吗?
不,钱赚到了,但是转变成了库存,所有的库存都是利润,只要把库存全部清空了,就是利润了,但是全部情况何其难?无限难?
以前很容易,现在很难,为什么?
因为核心竞争力变了,库存没有优势了,所以这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,鼓声停了,花落在自己手上,栽了。
为什么当时大家喜欢囤货,压库存,除了感觉发货便利之外,就是感觉能够获取更高的毛利,确实能够获得高毛利,跟工厂拿10件跟拿100件产品的成本是不一样。款式越多,库存就越多,给人感觉赚的就会越多。
终究是没算好这笔账,我们把一个人花钱的能力称之为购买力,假设你买的手机是杂牌机,别人买的是苹果机,那么别人的购买力会比你的购买力更高。
同样的,店铺是能够消耗用户购买力的,有点店铺牛逼的,消耗的多,有的店铺不牛逼,消耗的少。所以店铺牛逼不牛逼取决于两点,第一是操作店铺的人牛逼不牛逼,第二是平台给你的扶持牛逼不牛逼,第三才是你的产品牛逼不牛逼。
产品和店铺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很多人把希望寄托了在了产品和店铺身上,也有人把希望寄托在了人的身上,结果是悲剧中的二次方。
产品运营的本质是,大家一致认为好的产品才是市场受众的需求,然后平台感觉也授意是这个观点,其实这他妈就是一场骗局,平台当然希望你拿出更好的产品出来,因为好的产品是需要开发的,开发是需要成本的,成本花了,是在要在平台上赚回来的,商家搞来搞去是在帮平台赚钱,平台收你个服务费,然后给你导点流量就行了。然后你的公司和团队就像永动机一样,帮着在转圈圈。
所以大家都忙于打造爆款,
然后别人再鼓吹一下,比你条件更差的屌丝,因为运气打出了个爆款,然后身价千万。
聪明的你坐不住了,赶紧找资金,也进入了爆款的行列。
产品是不是电商的本质,不是,产品在淘系有,在京系也有,在拼系也有,在你楼下小卖部也有。
你要运营产品,无非就是觉得你看中的东西是爆款,然后话不如爆款的时间和经历去尝试一个必定失败的过程。
店群的产品运营是什么意思?
举个简单例子,前好几年店群还没有成型的时候。
平台是嗅不到店群的存在的,平台如同阿尔法狗。
不知道阿尔法狗的可以百度,就是下围棋那个。平台是人工智能,超级AI技术,学习能力和算法超级强。
平台能有多强,随着做店群模式的店铺数量越来越多,平台学习店群模型和算法的机会就越来越多,随便后台拔出一个售后指标高,产品类目繁多的店铺,就能疑似判断是店群,然后再从资质、维度去判断未来的这个店铺能够产出的利润和需要耗费的流量价值。
如果利润过低,流量价值过高,那么还没发展到那个地步,店铺已经被掐进小黑屋。
那跟产品运营有什么关系呢?
前几年,产品决定的是实力,你有多个SKU,平台就会感觉你是一个有实力的商家,有实力的肯定给上座,你有1万个产品,平台就会感觉你是超级体量大的公司,至少目前在深圳做外贸牛皮的,SKU多的吓人。
所以上货出单是产品运营,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讲是运气。
好了,先这样,这是直播没讲过的内容。